即使是运转良好的市场经济也 无法避免市场失灵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公共 物品(对所有人都免费开放的物 品,或者无法避免不付费的人享 用该设施)的供应。像国防这样 的公共物品,既不能也无法由私 营企业或者个人来提供。这个问题被称为“搭便车”(消费者免 费享受服务、设施),这意味着 这一活动中不存在奖励机制,即 供应方无法获得利润。然而,公 共物品是社会的必需品,需求量 大。由于私人市场不能满足这一 要求,公共物品通常都由政府提 供,用公民缴纳的税来买单。
18世纪,哲学家大卫•休谟发 现了公共物品供应这一市场失灵 现象。在休谟的影响下,自由市 场的忠实倡导者亚当•斯密(见61 页)承认,政府的角色就是提供 这些个人或者企业无法无偿提供 的公共物品。
市场上公共物品的供应不足, 原因在于公共物品的两个显著特 点:其一,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 性,这就意味着没有办法阻止没付 费的人使用这些设施;其二,公共 物品具有非竞争性,这就意味着一 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使用不会影响到 其他人的使用,大家可以同等享
用。街道照明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们不可能避免未付费的人使用 路灯,同时,任何一个人使用路灯 后,其他人同样可以享受路灯带来 的好处。
随着19世纪工业经济的发 展,各个国家都不得不着手解决 在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搭便车” 问题。无形的财产,如新知识和 新发现等,都有非排他性和非竞 争性这两个属性,因此,他们就 有可能面临着市场供不应求的风 险。这不利于新科技的发展,除 非这些新知识和新发现可以得到 一定程度的保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个国家 都制定和颁布法律,对新知识和新 发明等授予专利称号和版权,对商 品进行商标注册,以实现对此类知 识产权的保护。大多数的经济学家 都认同,政府有责任为公众提供公 共物品,但是至于这份责任应该尽 到什么程度,大家仍然持不同观 点,尚无定论。
古典主义观点
当人们将工业与服务业、私 营部门与国营部门进行对比的时 候,魁奈关于各种经济成分是否 具有生产性的观点在经济学思想 里反复出现。从现代视角来看, 魁奈只重视农业的发展,这无疑 是狭隘的,因为在人们现在的观 点中,工业和服务业创造的财富 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然而,他强调要关注经 济真实的一面,这是经济学朝着 现代经济思想迈出的重要一步。 他为现代国民收入核算做出了巨 大贡献,完善了国家宏观经济运 营的评估。现代国民收入核算 体系,是以收入和支出在经济系 统中的循环流通为基础的。一个 国家所有产品的总价值与该国的 总收入是相等的——这是魁奈理 论中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在20世 纪,宏观经济学里的许多分析跟 凯恩斯乘数都有很大联系。凯恩斯向人们展示了政府的支出可以怎 样拉动消费——“乘数效应“ o这 与魁奈的收入和支出(对经济的 膨胀和停滞非常敏感)在经济体 系里循环流通的观点有明显的关 联。
魁奈关于纯产品和资本的概 念,成了古典经济学家们分析经 济增长的重要方法,这也许才是重要的一点。典型的古典经 济模型会集中关注生产的三个方 面: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土地 所有者收取地租,然后将钱挥霍 在奢侈品上;劳动者通过劳动获 得微薄的工资,如果工资上涨的 话,他们就生养更多的小孩(劳 动力)。然而,企业家们赚取高额利 润,再利用利润在工业领域进行 重复投资,赚取更多的利润。因 此,利润可以驱使经济的增长, 而经济运营的好坏则取决于各种 经济成分创造的纯产品的多少。 因此,魁奈的观点与后来有关经 济增长的思想有着很大的联系。 此外,他的观点还激发了马克思 的灵感,使马克思在1885年发表 了他自己的《经济表》。
马克思说,魁奈是“第一个 在政治经济学思考中达到如此高 度的天才”。
经济分析
从魁奈提出的问题以及他回答 问题的方式,我们都能看到现代经 济学的影子。他是最早尝试揭示经 济发展_般规律的人之一。他将经 济分解为几个组成部分,然后对每 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严谨的分 析。他的经济模型包括投入、产出 以及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 系。魁奈认为,这所有的一切都共 存于一种均衡状态之中,这一观点 后来被里昂•瓦尔拉斯(Leon Walras) 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经济 理论的基础之一。
由于魁奈将经济规律进行了 量化,《经济表》可能是第一个 实证宏观经济模型的著作。书中 的数据都是在对法国经济体系进 行严谨调查之后得出的,有着坚 实的实证基础。这项研究也表 明,农民依靠农业完全可以创造 出至少100%的纯产品。在这个 例子里,农民已经达到了如下目 标:用200万英镑玉米的初始成 本,创造出的价值除去初始成本 之外,还有200万英镑用于支付 地租。现代经济学家们利用这些 实证结果来思考政策变化可能会 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此外,魁奈 的经济表也有类似的功能。他认 为,如果农民需要直接或间接支 付的赋税太高,他们就会缩减用 于农业技术的资金投入,这样一 来,农业产出就会下降,无法达 到经济繁荣所需要的产出水平。 因此,重农主义思想家们认为, 只能对农民征收一种税,即对土 地的租赁价值征税。
根据他的实证研究,魁奈提出 了大量政策性建议,其中包括农业 投入、收入分配、禁止囤积货币、 低赋税以及自由贸易。他认为资本 尤其重要,因为为了改良土地,农 民们需要更加方便而又实惠地获得 贷款。
经济表
1758年到1767年,魁奈对《经 济表》一书进行了几次修订。在 该书中,魁奈用一个图表呈现了 重农主义的流通体系。这个图表 用交叉连接的各种线条阐述了货 币与商品在地主、农民以及工 匠这三个社会群体之间的流通循 环。这里的商品指的是农民与 工匠生产的农产品与工业产品。 尽管魁奈用玉米作为农产品的例 子,但他自己认为,农产品指的 是人们通过土地获得的一切,因 此也包括矿产品。 想要更好地理解魁奈的模 型,就需要看一个例子。假如这 三个群体各自都有200万英镑的启 动资金。地主不生产任何东西, 他们将这200万全部花在购买农产 品和工业产品上,并将这些产品 全部消费掉。此外,他们从农民 那里获得200万英镑的租金(农民 是唯一可以产生盈余的群体,所 以他们可以支付这笔资金),因 此又回到了刚开始的状态,即手里 有200万英镑的资金。 农民是最具有生产潜力的群 体。他们利用这200万英镑的初始 资金,生产出价值500万英镑的农 产品,这远远超过他们自己能够消 费的数量。这价值500万英镑的产 品,有100万的产品被卖给地主, 以供他们消费;再卖200万的产品 给工匠,一半作为原材料,用来加 工制造出新的产品,另一半供他 们消费。剩下的200万,用来满足 自己未来一年的消费。就生产量而 言,他们也回到了原点。但是,他 们通过销售农产品获得了 300万英 镑,其中200万用于支付地租,另 外100万用于购买工匠生产的商品(如工具、农业器械等)。
魁奈认为,任何不靠土地进行 生产的农民与地主都是“没有生产 能力”的,因为在他看来,他们不 能创造纯产品。在这个例子中,工 匠们使用他们的200万英镑初始资 金加工制造出价值200万英镑的产 品,也远远超过他们自己能够消费 的量。这些产品都同样地被出售给 农民和地主。但是工匠把所有的收入都用于购买农产品:一半用于自 己消费,一半用作原材料。他们消 费掉了他们拥有的一切,没有创造 任何纯产品。
魁奈的模型比现在的年终业绩 报表更有价值,因为它可以同时显 示,在这一年里货币和商品是怎样 流通的,并证明了流通的重要性。 各群体进行产品销售,产生收入, 这些收入又被用于购买更多的产 品,产生更多收入,于是就出现 了 “乘数效应“,这与20世纪30年 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的经济 低迷期间政府支出增加会带来良性连锁效应的观点类似。
重农学派
“重农主义”(physiocracy ) 这个词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自然的主宰”。重农学派认为,一个 国家的财富源于自然,尤其是农 业。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一帕 杜夫人的外科医生魁奈,就是重农 学派的代表。人们认为,魁奈发展 的复杂的经济模型与人体血液循环 模型非常相似。
当时,重商主义占据了经济学 思想的主导地位。重商主义者认 为,国家应该像商人一样作为,发 展商业,吸收黄金,通过税收、补 助、调控以及垄断特权来积极对经 济实施干预。而重农主义者的观点 则恰好相反,他们认为,经济可以 自我调节,只需要政府保护经济免 受外界不良影响就可以了。他们赞 成自由贸易、低税收、安全财产权 利以及低政府债务。重商主义者认 为,和他的追随者们则认为财富源于现代经 济学家们所说的“真正的“经济, 即真正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经济 部门。他们相信,农业是这些部门 中最具有生产性的部门。
法国地主布阿吉尔贝尔对重农 主义思想家们的思想产生了早期的 影响。他认为农业应该优先于制造 业,消费品比黄金更有价值。他说,人们消费越多,流入这个系统 的钱就越多,这样,消费就成了拉 动经济的驱动力。他还认为,从经 济的角度来看,穷人掌握一笔钱比 富人掌握等量的钱更具有意义,因 为穷人会把这笔钱用于消费,从而 拉动经济的发展,而富人则不会。 货币的循环流通是最重要的。
经济的循环流通
经济学中,我们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即微观经济 学;或者也可以从整个经济系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即宏观经济学。
在18世纪的法国,一群被认为是 重农主义思想家的人努力想要理解 和解释整个经济系统。他们的观点 为宏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自然秩序
魁制昌导农业具有重要价值, 这对后来的人们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直接导致了法国重农思想家学 派的形成和发展,他们认为,“自然秩序“在经济中起着最重要的作 用。包括西奥多•舒尔茨在内的许多 经济学家都认为,农业发展是贫困 国家进步的基础。2008年,世界银 行的报告表明,农业的进步比其他 任何方面的进步都更有助于消除贫 困。但今天的经济学家们也认为, 一个国家要得到长期的发展,工业、农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多元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经济中的农业
近几年,人们有时称银行家 为寄生虫,专门通过经营别 人用劳动创造的财富来获取利润, 而非经营他们自己创造的财富。 一位法国农民的儿子弗朗斯瓦•魁 奈,是18世纪伟大的天才之一,他 可能会非常认同这一观点。 魁奈认为,财富并非来源于金银,而是来源于生产农民或者制造商生产制造的产品。他认 为,农业是人类通过与自然合作进行生产的,可使农民的努力和资源 ——净增长,因此特别具有价 值。相反,制造业是没有“生产能力的,其输出的价值与投入是相 等的。然而,后来的理论家们证 明,制造业也可以创造纯产品(意为 有的产品,有增值属性。
上市公司东印度公司
1599年,为了发展英国和东印 度群岛之间的贸易,一所早期的 股份公司成立了,即东印度公司 (EIC ) 东印度公司有权利进行 自由贸易,“重商主义之父”—— 伦敦商人乔赛亚•柴尔德(Josiah Child )大力支持这一权利,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也因此而遍及全球,成 为国际性的公司。当柴尔德去世 时,这家公司已经拥有大约3000名 股东,认购的股票超过300万英镑,东印度集了大约600万英镑资金。它的年销售额 升到200W英镑。 股份有限公司这一概念来自于股份公司,出售股票很重要的集资方式。尽管有人认为股东售卖股票的权利可能仍 然是资的主要处理方式。
对经济进步的衡量
数据如今已经是经济学的核 心。今天,经济学家们通常会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即一个 国家在一段时期(通常一年)内的 所有商品和服务交易的货币总量。 但是,尽管人们已经投入大量精力 来制定一个标准的方法,但目前仍 然没有一个权威的方法来计算一个 国家的所有经济账目。 经济学家们已经开始拓宽衡量 财富的方法,发展了一些系统的方 法,如真实发展指标(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 GPI)和快:乐星球指 数(Happy Planet Index, HPI) o GPI 在计算财富总量的时候考虑到了因 收入地区差异、犯罪、污染而需要 做出的调整,HPI衡量的是人们是 否幸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自由贸易合约
然而,18世纪的亚当•斯密则 不赞成这一观点。在《国富论》 一书中,他强调,最重要的是所 有国家的财富总量,而不是某一 个国家拥有多少财富。此外,这 口 “锅”也不是恒定不变的, 它可以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大, 当然,这仅限于在国与国之间的 贸易不被限制的情况下。斯密认 为,如果不限制国家之间开展贸 易,整个市场将逐渐发展壮大, 并最终惠及所有国家。
上半个世纪,斯密的观点一直 是经济领域的主流思想,因为大部 分西方经济学家都认为限制国家之 间进行贸易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现 在,世界上有许多正规的自由贸易 团体,如欧盟、东盟以及北美自由 贸易协定等;此外,国际性经济组 织,如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等都呼吁各国降低关税或者 取消其他贸易壁垒,允许外国公司 进入其国内市场。现在,刻意制造 贸易壁垒的国家将会被批判为实施 贸易保护主义。
然而,有些经济学家担心,过 度的全球商业开放会给发展中国家 带来许多潜在的不利因素,因为这 样一来,发展中国家就无法通过贸 易保护来扶植本国的新兴产业,而英国、美国、日本以及韩国在他们 成为经济强国之前都曾实施过贸易 保护政策。与此同时,中国的贸易 政策在很多方面与孟的理论相呼 应,如追求大规模贸易顺差,建立 巨额外汇储备等。
重商主义观点
从16世纪到18世纪晚期,欧 洲一直处于重商主义时代。对自 由贸易利弊的争论就可以追溯至 这一时代。随着荷兰和英国海上 贸易的兴起,经济中心开始从南 欧逐渐向北欧转移。
这一时代同样也是民族融合 开始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一个 民族拥有的金银数量来衡量这个 民族的经济。重商主义者认为, 整个世界都在同一个“锅”里获 取财富,因此,一个国家的经济 是否繁荣取决于贸易是否平衡, 是否有贸易顺差,也就是说,流 入这个国家的黄金必须多于流出的黄金。如果大量黄金外流,这个 国家的经济发展就相对缓慢,人们 工资下降,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 上升。英国一直希望通过限制奢侈 消费的法律来减少人民对外国商品 的消费。例如,法律规定,只能使 用某些布料来制造衣物,这样就减 少了对国外高档棉织品或者丝织品 的需求。
挑战与重述
但是,货币真的是中性的吗? 很少有人认为货币在短期内是中性 的。人们手里有更多的钱,其最直 接的结果就是他们会用这些钱去购 买一些货真价实的商品和服务。凯 恩斯认为,从长远来看,货币可能 是中性的,但是,从短期来看,货 币会影响真实经济变量,比如产量 和失业率。证据还显示,货币流通 速度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在经济繁 荣时期,通货膨胀率高,货币流通 速度加快,而在经济衰退时期,通 货膨胀率低,货币流通速度减缓。 凯恩斯还提出了其他挑战货币 数量论的观点。他指出,货币不仅是一种交换媒介,还有价值储存功能 ,可以储存货币,不管你的 目的是用来购买商品,还是用作一 种应对未来困难的保障,抑或是对 未来进行投资。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这 些动机受收入或者交易的影响更大,而受利 率的影响更小。利率的上调会加快 货币的流通速度。
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米尔 顿•弗里德曼为货币数量论辩解, 他认为个人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 由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决定。而决定 人们需求的,是他们的收入水平。
现在,中央银行运用电子化的 技术印刷钞票,并用这些“钞票” 来购买政府债券,这就是人们所熟 知的量化宽松政策。其目的是,防 止人们担忧货币供应量减少。到目 前为止,这一措施最明显的效果 是,政府债券利率下降了。.
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
在博丹之后,许多经济学家 都对他的理论做出了更进一步的 发展。他们渐渐意识到,在经济 的真实方面与名义价格之间有着 明显的区别。名义价格仅是货币的 价格,会随着通货膨胀的变化而变 化。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学家们总是 关注真实的价格,而不管名义价格 是多少,他们关注的是为了得到某 一件物品,你应当相应支付多少其 他物品(如夹克、电脑或者工作所 花的时间)。货币数量论的极端情 况是,货币的供应会影响价格,但 对真实经济变量(如产品产量和失 业率)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此外, 经济学家们还意识到,货币本身就 是一件人们想要拥有的“商品“, 因为货币的多少意味着购买力的大 小。然而,他们想要的货币,并不 是名义上的货币,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可以购买更多商品的货 币。
货帀供应
从美洲流入欧洲的黄金和白银 给欧洲大陆带来了新的影响,市场 上流通的货币数量会大大影响价格 水平。博丹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一 理论的人。1556年,一个叫纳瓦鲁 斯的西班牙人也得出了同样的结 论。然而,博丹的文章还讨论了货 币的需求和供给,二者在经济中的 运作机制,以及货币供应失调是如 何导致通货膨胀的。他透彻的研究 被认为是货币数量论的第一重要的论述。
这一理论背后的推论大部分是 以常识为基础的。为什么同样一杯 咖啡在经济发达地区比在欠发达地 区更贵呢?答案是,经济发达地区 的顾客更有钱。认真思考一下, 在某个国家,假如我们将人们口袋 里的钱乘以2,那么,人们可以用 来消费的钱增多了。人们的购买力 自然而然会上升,就会想用这些钱 来购买更多的商品和享受更多的服 务。但商品和服务的供给总是有限 的,也就是说需求大于供给,价格 自然就上升了。
这一系列的思考表明,一个经 济体系里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之间 存在重要的关系。货币数量论表 明,货币供应量翻倍之后,商品的 成交价值也会翻倍(收入或者消费 翻倍)另一种更为极端的说法则 是,货币供应量翻倍带来的只是价 格的翻倍,而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并 未相应增加。在对商品与服务真实 的、相对价值的影响方面,货币是 中性的。例如,买一台电脑的钱可 以买多少件夹克衫。
货币导致 通货膨胀
16世纪的欧洲,商品价格无缘无故地不断上涨。有传言 说,当时的统治者采用惯用的伎 俩导致了货币贬值少硬币中 掺杂的黄金和白银的量。事实就 是如此。然而,法国律师让•博丹 (Jean Bodin )认为事实可能没 这么简单,一定有更惊人的事情 正在发生。1568年,博丹发表了《答马 莱特鲁瓦悖论》一文。法国经济 学家让•马莱特鲁瓦(? —1578 ) 认为,价格的通胀只能归咎于货 币贬值,而博丹则证明,即使我们 只用纯银来衡量商品的价值,价格依然会飞速上涨。他强调,这 一切都应当归咎于富足的白银和黄 金。这些贵金属从西班牙在美洲的 新殖民地流入西班牙国内,并由此 流入了整个欧洲。博丹对铸币增长速度的计算 准确得惊人。后来的经济学家们 发现,16世纪,整个欧洲商品的 价格翻了两番,同时,货币体系中 实际流通的白银和黄金数量则翻了 3倍。博丹曾估算过,贵金属将增 加不止2.5倍。他还强调了隐藏在 通货膨胀背后的其他因素:对奢侈 品的需求,因出口和浪费造成的用 于销售的商品不足,贪婪的商人通 过垄断限制商品供应,此外,理所 当然还有统治者铸造的劣质硬币。
广义的金融
银行只是金融行业的最大的一 部分,整个金融业将有富余财富的 人和急需用钱的人联结在一起。股 票交易通过股票(赋予股票持有者 部分公司所有权)、债券(可以用 来交易的贷款)或者其他工具将这 些需求直接联结起来。
这些交易要么发生在一个真实 的地点,比如纽约股票交易市场, 要么发生在一个可以通过电话或者 计算机进行交易的规范市场,比如 国际债券市场。这些由交易产生的 集群使得长期资金投入(如贷款) 的流动性更强,它们可以很容易地 被出售,兑换成现金。储蓄可以由 此集中起来,降低交易成本并分散 风险。公共基金、养老保险基金以 及保险公司都是一样的道理。.
地理集群
银行通常都会集中在同一个地 方,以实现信息和技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这也可以用来解释大城市 金融区的存在。经济学家们将这种 现象解释为“网络外部效应”,也 就是说,当一个银行集群区开始形 成时,会深化相关的技能和信息, 所有的银行都可以从中获益。佛罗 伦萨就是这样一个经济集群区。此 外,以金匠和船舶专家众多而著称 的伦敦,也是这样一个经济集群 区。19世纪初期,在中国的西北内 陆,山西省成为了在中国占据领导 地位的金融中心。如今,随着互联 网的出现和普及,又出现了新的网 络集群族。专业化的优势使我们明白了从 储蓄银行到按揭银行再到车贷银行 等各种不同类型银行存在的原因。 银行的类型也可以反映相关信息问 题。例如,19世纪开始出现的互助 社会和合作银行,所有权都属于自 己的客户。即使处在一个社会变革 的时代,它们依然在银行和顾客间享有越来越好的声誉。由于这些组 织机构的成员们互相监督,经理对 当地的情况非常熟悉,因此可以为 有需要的顾客提供长期的贷款。在 德国等国家,这样的银行机构得以 发展壮大。荷兰拉博银行就是合 作银行的一个典型,此外还有印度 的“小额信贷”孟加拉乡村银行, 该银行专门经营大量小额贷款业 务。然而,银行集群同样也会导 致风险竞争和从众行为。对于银 行来说,拥有良好的信誉是尤其重 要的,因为银行还要承担资产转换 的责彳一银行将存款转换成为贷 款——而相对于存款-债务来说, 他们的贷款-资产承担的风险更 大、时间更长,要将贷款转换为现 金将更艰难(流动性不强)。 负面消息很容易引起人们的 恐慌。银行倒闭将会对其他银行、 政府以及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 应。例如,1931年奥地利的联合信 贷银行倒闭,先后导致德国马克、 英国先令以及美元的银行挤兑,接 着,美国发生大规模银行挤兑,最终导致了骇人听闻的大萧条。
因此,银行需要受到严格的控 制和管理。大多数国家对一个人是 否有资格组建一家银行、他需要掌 握多少信息,以及他的经营规模有 多大,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
银行经济学
促使美第奇银行成功的这些因 与三个经济盹相再,M 个经济概念与今天的银行业紧密相 关。第一,“规模经济效益“。对于个体商人来说,签署一份合法 贷款合同代价高昂,而对一个银行 来说,若签署1000份这样的合同, 每份合同的成本就只是以往的很小 一部分。第二,“分散风险”。美 第奇银行通过地域的分散,来降低 不良贷款的风险。此外,小股份合 伙人除了分享利润之外,还要共 担损失,因此,在对外发放贷款的 时候,他们必须格外谨慎。也就是 说,他们实际上承担了美第奇银 行的一部分风险。第三,“资金转 型” 商人们既有可能存钱,也有 可能借钱。有的商人可能需要寻找 一个安全的地方存放他的资金,同 时希望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将其取出。而有的商人则想要贷款,而 对于银行来说,发放贷款是要承担 风险的,且贷款周期可能会很长。 因此,银行在二者的需求之间寻求 到一个平衡点:“短期借款,长期 贷款“ 。这项举措既适合存款者, 也适合贷款者。当然,银行也能从 中获益,通过把顾客的存款用于放 贷,利用投资者的资金来增加利 益,以获取高额回报。然而,这一实舰使聽行变得 更加脆弱,如果许多储户同时要求取 出他们的存款(“银行挤兑”),那 么由于大量用户的存款仍然套牢在 长期贷款中,银行只持有一小部分 存款用户的现金,这时候银行就无 法满足储户的取款要求。但这种风 险是可以事先计算的,这种体系的 优点就在于它能够有效地将储蓄者 和贷款人连结起来。在14世纪的欧洲,为长途贸 易提供资金需要冒很大的风险。长 途贸易面临时间长和距离远的问 题,因此,它面临着“基本贸易问 题,,—当交易达成之后,一方有 可能携货物或者钱款逃跑。为解决 这个问题,人们发明了 “汇票”, 一种由出票人签发,要求付款人在 见票时或在一定期限内,向收款人 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 票据。持票人(卖方)为了筹集资 金,可以立刻将该汇票转售他人。 意大利商业银行非常精通于处理此 类汇票,并且以此创造了巨大的国 际货币市场。通过购买汇票,银行就承担了 购买方可能不支付货款的风险。因 此,银行在购买汇票之前,一定要 先对购买方进行了解,尽量降低由 此带来的风险。信息的缺失(信息 不对称)会带来许多问题,所以贷 款方必须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通常来说,最不想还钱的人,最喜 欢申请贷款。一旦申请成功,他们 就会想方设法不还款。银行最重要 的功能之一就在于它懂得如何进行 安全有效的贷款,打消贷款者“道 德风险”的念头。通过采取贷款者 无法预测和监督的隐蔽性行动或不 行动,导致贷款方蒙受损失,以此 来监督贷款者按时还款。如通过向 银行抵押房产而进行的贷款,若贷款一方不能按时还款,则银行有权 没收其房产。银行就是通过这种手 段来敦促贷款者按时按量还款的, 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以钱生钱
人类有着悠久的借贷历史,有 证据显示,在5000年前的美 索不达米亚(如今的伊拉克)文明 的初期,人类的“借贷”活动就已 经存在了。直到14世纪,现代银行 系统才在意大利北部出现。“银行” 一词来自于意大利语 中的“工作台”,即银行家做生意 时坐的地方。14世纪,罗马教皇的 影响和税收惠及意大利半岛,这个 半岛的地理位置非常有利,恰好位 于亚洲、非洲和正在形成的欧洲国 家之间,方便了各个地区、国家之 间在此进行贸易。特别是在威尼斯 和佛罗伦萨,财富开始渐渐积累。 凭借制海权,威尼斯成立了相应机构来为海洋航行提供资金,以确保 海洋航行的安全。佛罗伦萨则专注 于制造业以及同北欧之间的贸易, 此外,商人和金融家们都聚集在此 地的美第奇银行。佛罗伦萨已经成为其他银行的 根据地,比如当时首屈一指的巴尔 迪银行和佩鲁齐银行。除此之外, 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都集中在这个 城市,其中包括靠抵押私人物品向 夕卜放债的当铺,也包括经营外国货 币、接收存款并贷款给地方商人 的一些当地小银行。而乔万尼•迪 比奇•德•美第奇(Giovanni di Bicci de’ Medici )在1397年建立的美第 奇银行则与其他银行不同。 美第奇银行为长途贸易,如 羊毛贸易提供资金。它与同期其 他银行的区别体现在三个方面。第 一,规模庞大。在它的全盛期,即 美第奇的儿子科西莫经营期间,其 在11个城市成立了支行,其中包括 伦敦、布鲁日、日内瓦。第二,网 络分散化。美第奇银行支行不是由 其雇员来管理,而是由一个掌握一 定股份的地方合伙人经营。佛罗伦 萨的美第奇家族掌握着绝对的控股 权,监管着整个银行网络,也赚取 了最多的利润,持有标志着该银行 良好声誉的商标。第三,各大支行 从富有的储户处吸收了大量存款, 增加了可用于贷款的初始资金,也 由此扩大了银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