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耐心和无耐心

戴蒙德和迪布维格假设存在着 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有耐心的 人,愿意等到周三消费更多;另一 种是没有耐心的人,想要在周二就 消费。然而,在周二之前,谁都不 知道自己是哪种类型的人。人们在 周一需要决定的是应该储存多少、 投资多少。这个模型唯一的不确定 性,是不知道这些人究竟是有耐心 的还是没有耐心的。银行或许非 常清楚这个概率:_般来说,30% 的人是没有耐心的,另外70%的人 是有耐心的。因此人们的储存和投 资数量大概也会呈现出这一比例。 但无论人们有何选择,整体结果都 绝不是最有效的,因为没有耐心的 人不应该投资,而有耐心的人不应 该储存任何东西。银行可以解决这 个问题。我们可以将银行看作模型 中人们愿意寄放商品并分担风险的 地方。银行给人们一张存款合同, 然后它自己再进行大量的投资与存 储。
存款合同提供的回报比存储 高,但比投资低,并且人们可以在 周二或周三从银行要回商品而不会 受到任何处罚。由于银行知道有耐 心的人和没有耐心的人的比例,因 此在集中了所有人的商品之后,银 行可以留下足够的商品以应付没有 耐心的人前来提取商品,而将其他 的商品用于投资以实现对有耐心的 人的回报承诺。在戴蒙德-迪布维 格模型中,这个方案比每个人独立 地投资或存储更有效,因为银行有 大量的商品供存储与投资,而个人 则没有。
周二,银行有非流动性资 产——有耐心的人的投资,它可以 在周三获得更高的回报。同时,银 行还必须能做到这点,也正是它存在的理由。
戴蒙德和迪布维格稣,这种 性质也使银行很容易受到挤兑。如 果原本有耐心的人对他们在周三可 以得到的回报感到悲观,那么他们 就会在周二涌去银行取出存储的 商品,于是就发生了银行挤兑现 象。他们的行为意味着银行必须提 前撤回投资,这无疑会遭受一定的 损失;它将无力偿还所有客人的 商品,因此去晚了的人将拿不回 任何东西。知道这点后,每位客人 都迫切希望自己能排在取款队伍的 前面。
引发悲观情绪的原因包括对投 资的担忧、其他人取出了商品或者 银行的生存能力等。至关重要的 是,这可能导致在银行本身健全的 情况下发生自我促成的银行挤兑。 例如,假设周二时我认为别人会去银行取出自己的商品一K么出于 对银行倒闭的顾虑,我也会决定这 样做。再假设其他很多人跟我想的 一样,那么也同样会去银行兑现。 这本身就可以导致银行挤兑,即 使银行本来可以尽到其今明两天 的偿还义务。这就是经济学家所 谓的“多重均衡”——结果不止 一种。这个例子中存在着两种结 果:“好的”结果是银行幸存下 来,“坏的”结果是银行因挤兑而 倒闭。最终结果如何,可能取决于 人们的信念和预期,而不是银行实 际上是否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