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萧条时期

歧视性的影响

1933年,在《不完全竞争经 济学》一书中,英国经济学家琼・ 罗宾逊夫人研究了价格歧视对社会的影响。大多数顾客或许会本 能地认为所有这三种形式的价格 歧视都是不公正的。如果每瓶可 乐的成本一样,那为什么超市不 以较低的那个价格出售第一瓶可 乐呢?为什么一些电影票会更便 宜?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即垄断 者通过攫取大多数顾客的利益来 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润。

罗宾逊发现,如果垄断者生产 同样的产品但却对一些人索取更高 的价格,那么消费者确实遭受了损 失。然而,有时候价格歧视却能使 人们做他们在其他情况下无法做到 的事情。例如,如果铁路公司实行 价格歧视,即高峰时期的火车票价 高于非高峰时期,这也是有理可循 的,因为它们需要鼓励人们平时乘 坐火车。因此,即使一些顾客支付 得更多,但更多人却能以较低的价 格出行。 这样,当厂商针对不同人群设 定不同价格时,总体来说对消费者 还是有好处的。

新的相关性

奥地利学派获得了明显的胜 利,哈耶克也荣获了 1974年的 诺贝尔奖。尽管如此,奥地利学 派与众不同的方法和理论使其 仍然徘徊在经济学的边缘。然 而,2007—2008年全球金融体 系的崩溃以及随后政府救助银行 的行为,又引发了人们对其信条 的新的兴趣。奥地利学派的经济 学家一直猛烈批判国家对银行的 救助,认为这代表的是一种毫无 根据的市场干预。自由银行学派 呼吁废除政府垄断货币的供给制 度,其理论来源就是哈耶克1976 年的一篇文章《货币的非国有 化》。凯恩斯主义增加政府支出 的计划一直受到类似的批评。由 于主流经济学一直处于不稳定的 状态,奥地利学派注定还会产生 新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重建 国家的需要导致了凯恩斯主义共 识,倡导政府更多地干预经济。 同时,哈耶克和奥地利学派的其 他成员组成了培勒林山学会(又 名朝圣山学会)。20世纪70年 代凯恩斯共识瓦解时,涌现了许多自由市场的支持者,而培勒林 山学会对他们起着领导性作用。 美国南部出现了一种类似研究经 济政策的新方法,英国的撒切尔 夫人和美国的里根总统先后采用 了这种方法,使得它声名大噪。 这就是新自由主义,它与曾饱受 争议的奥地利学派的观点十分相 似。

国有行业逐渐私有化,政府 也减少了对市场运作的干预。苏 联解体,进一步推动了哈耶克思 想在政治上的明显胜利。在全世 界范围内,即使那些曾经坚决反 对自由市场的政党都开始相信, 确实没有可行的替代方案了,其 中包括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曾经直接针对的目标一英国工 党。受到自由市场思想强烈影响的 主流经济学家开始发挥作用,比如 米尔顿•弗里德曼。到2000年,一 个“新的共识”在宏观经济学领 域内盛行,它强调国家应该只发 挥有限的作用。

集体的暴政

自发秩序的观点后来占据了 哈耶克思想的主导地位,以至他 的作品越来越多地转向了研究 政治问题。在《自由秩序原理》

I960)这本书里,哈耶克就这 些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他认 为政府的职能应仅限于尽可能地 保护市场自发的运作秩序。私有 财产和契约神圣不可侵犯,一个 自由社会所遵守的规则必须能限 制所有的社会成员——包括国家 本身。除此之外,国家在必要时 可以釆取行动抵御那些威胁要毁 坏法律规则的集权力量。

奥地利学派

然而,哈耶克及其同事们却 提出了自由市场截然不同的优 点。他们并没有假设市场完美无 缺或个人拥有完全的信息。恰 好相反,他们认为,正因为个人 和厂商都缺乏信息而社会又不完 美,所以市场机制才是资源配置 的最佳方式。这一观点成了奥地 利学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哈耶克认为,在信息持续缺 失的情况下,市场是获得信息而 非提供信息的最有效的方式。每 个人和每个厂商都最了解自己的 情况:他们有人们需要的商品和 服务,他们可以规划未来,并且 他们关注与自身相关的价格。信 息是独特的,分散在社会的各个 主体身上。价格随着个人和厂商 的行为而变动,并因此反映整个 社会能得到的全部信息。

哈耶克认为,由于永远不可能 完全认识和了解社会,这种“自发 秩序”是组织复杂的现代经济的 最好方式。任何企图将集权强加 于这种秩序的努力,都代表向原 始的、本能社会秩序的倒退,因 此必须防止自由市场发生这种倒 退。

社会主义辩护

然而,波兰经济学家兰格 不同意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观 点。1936年,他在《社会主义 经济理论》这本书中,运用一般 均衡理论对米塞斯的观点做出了 回应。这个理论直到第二次世界 大战结束以后才得以完善,它用 数学方法展示了市场经济本质上 赤裸裸的剥削。市场的所有缺陷 都被剔除了,市场上每个参与者 都拥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只关心自 身的利益。兰格认为,在此基础 上,中央计划委员会可以设定经 济中的初始价格,然后允许所有 的市场主体自由贸易,并围绕给 定的价格调整他们的需求和供 给。然后计划委员会根据调整后 的供求调整价格。在他看来,这 个结果将是有效的。计划还可以减少收入分配不公并限制市场的 短视倾向。 兰格反向运用了微观经济学 通常的假设(供求决定价格), 认为价格可以决定供给和需求。 他后来的研究为福利经济学奠定 了基础,福利经济学主要关注的是自由市场如何实现社会理想的 目标。

走向独裁

1944年,哈耶克在其著作《通 往奴役之路》中提出了他最广为 人知的观点。当时,社会上对政 府干预和中央计划的热情正逐步 高涨。哈耶克认为,所有试图将 集权命令强加于社会的努力注定 将会失败,它们最终会把社会引 向集权的法西斯主义或斯大林共 产主义。由于任何的计划都必定会违反市场的“自发秩序”,因 此它只有在某种程度的强迫或政 治高压下才会起作用。政府制订和 执行的计划越多,需要的强制就越 多。而政府并不了解市场运作的细 节,导致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为 弥补这些失败,政府将变得越来越 专制。从这一点来说,无论计划制 订者最初的目标多么适度,这个社 会都将逐渐走向集权,所有的自由 将不复存在。

左派经济学家认为,由中央 计划的经济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会 比自由市场更有效率。1920年, 第一个对此提出鲜明反对的人出 现了,他就是奥地利学派的另外 一位成员——路德维希•冯•米塞 斯。米塞斯认为,社会主义 这里定义为中央计划——在经济 上是行不通的。社会主义的定价 方法不合理,因为它仅依靠一个 中央计划者或委员会的指令(毋 庸置疑的命令)来配置资源,而 在自由市场里,这种配置由成千 上万个独立的个体共同决定。评 估市场稀缺性和盈余并正确定价 需要大量的信息,这种尝试注定 是会失败的。路德维希•冯•米塞 斯认为,社会主义是“对理性经 济的废除”。复杂经济需要的是 分散定价决策,只有财产私有 的自由市场才能为其提供决策依 据。

需求VS资源

无限需求和有限资源之间的紧 张关系构成了经济学基础。每种资 源都只能选择一种用途,如果一块 土地被用来养殖家畜,这块土地就 不能同时用来生产粮食。这就意味 着需要选择能最好地利用这块土地 的方式。罗宾斯认为,每个社会都 面临同样的关键问题——为了最好 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应该生产什么 产品,生产多少。正是商品的稀缺 性赋予了商品价值。 今天,罗宾斯的定义仍然被广 泛地接受,但是也有经济学家认 为,应该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待经 济学         研究社会如何随着时间的 推移创造更多的资源。

统计陷阱

尽管计量经济学是实证研 究的一个重要工具,但其中仍 然存在着陷阱。例如,过去的 市场趋势并不能真正保证未来 的市场发展。此外,不可能 同时将所有的经济变量都考虑 在内。在教育水平的这一例子 中,受教育的水平并不是影响 工资的唯一因素,还有其他 的不可测量的技能也会影响工 资。这些问题降低了经济模型 研究结果的准确度。同样重要 的是,不要将经济的意义和数 据的意义混淆。

企业倒闭

今天,公司治理的失败是人们 对资本主义越来越不满意的主要原 因。由于一些大公司的大部分业主 是纳税人,因此他们关注的焦点成 了公司的领导人,希发一些薪 水不断上涨、奖金非常丰厚的首席 执行官的自利行为。许多人仍然认 为,股东在公司治理方面依旧没有 任何权利可言。.

冷漠的股东

伯尔勒和米恩斯认为,现代 股东属于被动业主。这些业主将 自己的财富让渡给公司的管理 层,不再参与制定关于如何“照 顾”他们投入的资金的决策—— 他们将制定决策的责任和权利转 给了管理部门。小股东们对自己 的投资的“冷漠”使得他们最 终只能维持现状,或者不能行使 他们的投票选择权。不管如何, 如果他们想要改变现状的话,就 必须要持有更大份额的股票,或者刺激足够数量的股东来迫使这 一变化发生。因此,公司的业主 们对公司运营产生的作用越来越 小。当管理部门的利益与股东们 的利益一致时,这不会是一个问 题。但是,如果我们假设管理部 门从自己利益的角度出发,一切 决策都只为追寻他们的个人利益 的话,他们的关注点将和业主们 的关注点大不相同。

伯尔勒和米恩斯认为,应该对 公司法进行适当调整,将公司运营 的权利归还TK分给股东。他们坚 持认为,股东应该有权利雇佣和解 雇管理部门,有权利主持常规的例 会。当他们的作品发表的时候,美 国公司法尚不包括这些内容,伯尔 勒和米恩斯成为了现代公司法体系 的奠基人。

个人主义经济

波兰尼相信经济体源于社会 的“独立性”特点,即他们特殊的 历史和个性的文化。这对于经济纯 粹主义者都是无关紧要的,他们企 图用含糊其辞的表达掩盖推动经济 体发展的真正因素:价格发送给理 性经济个体的信号。这些经济个体 对利益的渴望超越了宗教或文化对 他们的影响,即使在最传统的群体 里也一样。如果我们能够使社会规 范调整的范围从整个社会缩小至每 个个体的自利行为,才有可能消除 这一对立状况。波兰尼对此持反对 意见。他相信,现代市场和社会结 构是矛盾的,哪里有市场,哪里就 会有不可避免的动乱不安现象。

风险水平

风险广泛存在于各种各样的 经济活动中,如投资股市,发放 没有保障的贷款,在新开辟的市 场销售商品等。我们每个个体的 经济决策也受到风险的影响:我们是为别人工作还是自己创业? 我们将个人积蓄用于何种投资? 正是由于我们规避风险,保险市 场才得以存在。保险公司和精算 师、信用评级机构以及市场调 查机构都可以帮助我们评估风险 的高低及是否值得投资。但是, 不同程度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 在。

古典主义的真相

凯恩斯可能会赞同诺贝尔奖 得主一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 茨的观点。斯蒂格利茨认为, 在美国大萧条期间,芝加哥四 分之一的失业人员都可能是自 愿选择失业的,因为他们本可 以西迁,去加利福尼亚的农场 里采摘水果,而且已经有上百 万的人这样做了。他认为,尽 管事实如此,但是这仍然代表 着一次巨大的市场失灵;如果 古典主义理论认为,除了对这 些不幸的失业人员表示同情之 外,再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 这些失业人员的话,我们宁愿 不要再研究这些理论了。

古典主义的复苏

新古典主义学派经济学家开始重新 研究古典主义经济学关于失业 的看法,他们再次否定了非自 愿失业长期存在的可能性。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 )是反对凯恩斯 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一名会 计因为找不到工作,只好去当 驾驶员。当被问到如何看待这 位会计时,卢卡斯答道:“我 认为他是一名驾驶员,因为他 现在正在做的工作是驾驶出租 车”。对于现代古典主义学者 来说,市场永远是清醒的,工 人有选择是否工作的权利。

效率工资理论家也许赞成这 一观点:在经济停滞期,如果 一个人想要获得工作,他就可 以找到工作。但是,有些工人 (如上文中提到的会计)并没 有充分利用他自身的优势,对 于经济发展来说,他的价值没 有实现最大化。作为一名出租 车司机,他仍然是一名非自愿 失业的会计。当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平时,他又可以充分利用 他自己的优势,重新成为一名 会计。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 经济学家之间的争论,其根本 的区别就在于对市场自我调节 能力的看法。

新的解释

对凯恩斯作品的现代研究表 明,工人最关心的是他们相对 于其他人的工资。工人通过报 酬列表上可以看出自己处在什 么位置之上,任何人为削减他 们工资的行为都会引发他们激 烈的反抗和斗争。有趣的是, 通货膨胀引起的价格上涨同样 会造成工人真实工资水平的下 降,但是,这种情况下,工人 们的反抗反而不如前者激烈, 因为所有的工人的真正工资水 平都下降了。

为什么公司不通过削减员 工工资来提高自身的利润呢? 该模型认为,公司不愿意这样 做的原因是,削减员工的工资 后,他们的位置就会排到报酬 列表的后边去,这会打击员工 的工作积极性。削减工资实际 上会造成利润损失,因为降低 工资获得的利益会被员工低 迷的工作状态和技术工人离职 造成的生产力下降所抵消。这 样,工人就不能通过降低工资 要求为自己获得工作。相关的 工资确定模型“新凯恩斯”模 型还对刚性工资做出了其他解 释。 20世纪70年代,随着欧洲 经济滞胀问题的出现,人们不 再迷信凯恩斯主义。“

真实工资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并不是一部浅显的作品,甚至凯 恩斯本人也用“复杂、杂乱和晦 涩”来描述这本书。此外,人们 对凯恩斯的意图仍然没有定论, 尤其是对于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 业之间的区别,人们仍然疑惑不 清。公司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由公 司需要支付的真实工资决定,高 非自愿失业率的一种解释就是以 此为基础的。工人和公司只能 就某一工作或行业内的工资进行 协商,他们无法控制整个经济内 部的价格水平。实际上,一般来 说,低工资水平既可以减少生产 成本,也会降低产品的价格,这 就意味着真实工资并不会下降到 可以消除失业的水平。这样,失 业并非是人们自愿的,因为工人 对此无能为力。人们普遍认为, 工会可以通过集体谈判等行动 来调节工资水平,使工资无法调整到可以消除失业的水平。 因此,那些失去工作的人们就 无法重新获得工作。凯恩斯将 这种类型的失业归类于自愿失 业,他认为,当工资低于现行 水平时,工人们都不愿意工 作。凯恩斯的推理与此后的以 数学模型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经 济学有很大不同。战后的宏观 经济学主要是将凯恩斯的观点 进行重新解释,用正规的模型 或者公式来阐述他的观点。英 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用被称 为IS-LM模型的财务模型阐述了 凯恩斯的观点。战后,这一模 型成为标准的宏观经济模型, 现在仍然是经济学学生首先要 了解学习的内容之一。

政府的角色

凯恩斯认为,必须要到工人 和厂商之外去寻找解决非自愿失 业的办法。在他看来,要解决这 一问题,政府就要在经济上增加 投入,这样就可以提高市场对产 品的整体需求,而这又可以鼓励 公司雇佣更多的工人。随着产品 价格上升,真实工资水平就会下 降,就业率才能恢复到充分就业 的水平。对于凯恩斯来说,政府 怎样进行投入则是不重要的。他 的至理名言是“国库把钱币装入 旧瓶子,再将瓶子埋入土中…… 让经受住自由市场考验的私营企 业将这些钱挖出来”。只要政府 拉动经济需求,整个经济体系就 会开始恢复。

黏性工资

减少失业率的一种方法是, 剩余劳动力(没工作的人)制造 压力使货币工资下降,工人愿意 在低于当前工资水平的条件下工 作。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市 场具有灵活性,可以随时做出调 整,降低真实工资水平。但凯恩斯认为,工资可能具有黏性:非 自愿失业还将继续存在。凯恩斯 认为,工人不可能在工资水平下 降的情况下回到工作岗位上去。

他指出,从理论上来看,如大萧 条时期一样,当需求下降时,工 厂可能愿意以真实工资水平去雇 佣更多的工人,但实际上,这是 不可能的。这是因为整个经济对 商品的需求减少了,这就限制了 产品的产量,工厂不可能生产太 多的产品。工人想要提供更多的 劳动力,工厂愿意生产更多的商品,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工厂 和机械设备就闲置了。需求不足 使工人和工厂陷入了一种失业和 过量生产的恶性循环中。

大萧条

世界经济大萧条成为了凯恩 斯新的出发点。市场的正常运 转似乎无法解决经济中长期存 在的“高’非自愿失业’”这一 问题。一般情况下,就业人数由 真正的工资水平决定一工资水平与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有 关。在经济停滞时期,由于人们 对商品的需求减少了,商品的价 格也随之下降,而且价格下降速 度大于工资下降的速度。然而, 工人却反对降低自己的工资水 平,这样,人们的真实工资就上 升了。在高工资水平的情况下, 愿意工作的人数增加,而由于工 资水平上升,工厂真正需要的工 人数量相对减少,这就导致了失 业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