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供应

即使是运转良好的市场经济也 无法避免市场失灵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公共 物品(对所有人都免费开放的物 品,或者无法避免不付费的人享 用该设施)的供应。像国防这样 的公共物品,既不能也无法由私 营企业或者个人来提供。这个问题被称为“搭便车”(消费者免 费享受服务、设施),这意味着 这一活动中不存在奖励机制,即 供应方无法获得利润。然而,公 共物品是社会的必需品,需求量 大。由于私人市场不能满足这一 要求,公共物品通常都由政府提 供,用公民缴纳的税来买单。
18世纪,哲学家大卫•休谟发 现了公共物品供应这一市场失灵 现象。在休谟的影响下,自由市 场的忠实倡导者亚当•斯密(见61 页)承认,政府的角色就是提供 这些个人或者企业无法无偿提供 的公共物品。
市场上公共物品的供应不足, 原因在于公共物品的两个显著特 点:其一,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 性,这就意味着没有办法阻止没付 费的人使用这些设施;其二,公共 物品具有非竞争性,这就意味着一 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使用不会影响到 其他人的使用,大家可以同等享
用。街道照明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们不可能避免未付费的人使用 路灯,同时,任何一个人使用路灯 后,其他人同样可以享受路灯带来 的好处。
随着19世纪工业经济的发 展,各个国家都不得不着手解决 在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搭便车” 问题。无形的财产,如新知识和 新发现等,都有非排他性和非竞 争性这两个属性,因此,他们就 有可能面临着市场供不应求的风 险。这不利于新科技的发展,除 非这些新知识和新发现可以得到 一定程度的保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个国家 都制定和颁布法律,对新知识和新 发明等授予专利称号和版权,对商 品进行商标注册,以实现对此类知 识产权的保护。大多数的经济学家 都认同,政府有责任为公众提供公 共物品,但是至于这份责任应该尽 到什么程度,大家仍然持不同观 点,尚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