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致的政策

1979年,美国经济学家保 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 在书中写道,只要政府实施与汇 率不一致的政策,就会发生货币 危机。

克鲁格曼的观点为第一代货 币危机模型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首先,这些模型假设本国货币与 外国货币之间存在固定的汇率, 而且本国政府正经历预算赤字, 即政府支出超过税收收入,只能 通过印刷钞票筹集资金。通过增 加货币供应,由固定汇率确定的 货币价值与政策出现不一致。在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政策将 会导致本国货币的“真实”价值 下降。

接下来,这些模型假设中央 银行会出售外汇储备以支持本国 货币。然而,假设还认为,人们 会预见到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 终将被耗尽。这样汇率必须“浮 动”(自由贸易)和下降。模型提出,存在着“影子汇率“,即当 中央银行不维护固定汇率时汇率的 真实状况。通过查看政府赤字,人 们就可以知道任何时点的影子汇率 是多少(或将是多少)。当发现 按固定汇率出售本国货币比按影 子汇率出售更划算时,他们将会 进行投机性的冲击,并从中央银 行处购进所有的外汇储备。因此 本国货币被迫浮动,下降的影子 汇率将变成真实的汇率。当持续 下降的影子汇率与固定汇率持平 时,就会出现投机性冲击。

这个模型似乎与20世纪七八 十年代拉丁美洲的货币危机有 关,如1982年墨西哥的货币危 机。然而,1992—1993年,欧 洲货币体系下爆发的货币危机却 呈现出与这个模型截然不同的 特征。在这一体系的汇率机制 ERM )下,欧洲国家将它们 的货币与德国马克(DM)有效地固定起来(或叫挂钩)。一些 货币面临着投机压力,尤其是来 自金融家乔治•索罗斯的压力。很 难说英国等国家实施的政策与目 标汇率不一致。英国的预算赤字 很少,以前常常都是盈余状态, 然而,令英国的财政部长诺曼•拉 蒙特大为尴尬的是,1992年英国 被迫退出欧洲汇率机制。要解释 这些事件,就需要有一个新的模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