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是自东晋灭亡到公元589年隋统一的170年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相继建立的诸王朝的总称。南方的宋、齐、梁、陈4个朝代与北方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5个王朝对峙而立。北方诸少数民族于这一时期进入中原地区,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南方因少战乱,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
汉晋南北朝
东晋割据政权
西晋灭亡后,皇室成员司马睿于317年在南方称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当时,居住在北方的5个少数民族先后迁入中原,建立了16个割据政权,战乱不休。公元420年,刘裕灭后秦之后取代了东晋,东晋灭亡。
西晋短期统一
司马炎从曹魏手中取得政权,建立西晋,定都洛阳,结束了纷争割据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但这种稳定与统一却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先是“八王之乱”使西晋元气大伤,后来北方内迁各少数民族也掀起了反西晋的斗争。公元310年刘聪派兵攻占洛阳,俘晋怀帝,后西晋大臣立秦王司马邺为愍帝,改都长安。316年刘曜攻破长安,俘愍帝,西晋灭亡。
三足鼎立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军阀,他们割据一方,互相争斗。公元220年,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除汉献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史称曹魏,221年,汉室成员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史称孙吴。三足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王莽篡位
西汉末年的上层统治越来越腐朽,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公元8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改国号为新。王莽篡位以后,对当时的弊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不仅没有解决社会问题,缓和阶级矛盾,反而使政局更加动荡。
富庶的王朝
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国家的政治中心基本上转向了经济建设。在这两位皇帝统治的40年的时间里,府库充盈,吏治严肃,人民安居乐业,国库里的钱多到穿钱的线都烂了,粮食因为一年一年相积太多,以致腐败不能食用。一个强盛而富庶的西汉封建王朝在亚洲大陆上出现了。
丝绸之路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特使张骞出使西域,以求购马匹。但他在半道上被匈奴俘获。13年后,张骞回到中国,带回了有关西部国家的重要信息。中国的第一位商人前往中亚是在公元前114年。这条往西的陆路商道就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骆驼商队在商道上川流不息。
刘邦创汉
刘邦,沛县(今属江苏)人,早年任泗水亭长。公元前209年,刘邦起兵响应陈胜起义。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战胜项羽,定都长安,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继承秦朝的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减轻租税徭役,与民休息,使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从而奠定了西汉强盛的基础。
汉、晋、南北朝
历史上的汉朝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定都在西部长安的称为西汉;定都在东部洛阳的称为东汉。经过汉朝的稳定统一的发展之后,在东汉末年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既动荡又发展的时期。公元265年,晋王司马炎代魏自立,立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308年,匈奴贵族刘渊称帝,攻陷洛阳、长安。316年西晋灭亡后,司马睿于317年在建康定都,史称东晋,公元420年为刘裕所灭。5世纪初至6世纪末时,中国处于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相峙并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