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疾病有先天性疾病和后天形成的两种。有的人耳朵天生障碍,无法听见声音,这种人多半无法说话。中耳炎、耳鸣等大多为后天性疾病,只要及时治疗就可以治愈。

火车进入山洞,或飞机起飞和降落时,耳朵常会感觉疼痛或阻塞。这是因为外界空气的压力突然改变,使中耳内外的气压也产生差异的缘故。在这种情形下,只要吞咽口水或打个呵欠,让空气进入,鼓膜内部大气压力和外部大气压力相等就可以不药而愈.
狗或马听到声音时,会转动耳朵朝向声音传来的方向,以便听得更清楚。虽然人类不能像狗或马一样,自主地活动耳朵,却一样能辨别声音来的方向。因为当声音由左边或右边传来时,进入双耳的时间各不相同,根据这微小的时间差,我们就可以辨别方向.
声音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音高或频率,其单位是赫兹(Hz)。人的耳朵能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大约是20~20000Hz。有些动物还能听到超声,对人耳来说,超声太高,很难被辨别出来,比如人耳就无法听到蝙蝠的吱吱叫声.
我们的耳朵主要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大部分。声音首先进入外耳道,经过鼓膜的传递,然后经过3块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再传入内侧蜗牛形的耳蜗。在此,振动的声音变成神经信号,沿耳蜗神经最后传给大脑.
我们的耳朵使我们能听到声音。声音以振动波的形式传播。振动波是空气的一种微小运动。人的外耳——头部两侧那两片形状像贝壳的耳廓,收集声波,然后沿外耳道往里传送。这些声波撞击鼓膜,使鼓膜振动。中耳和内耳把鼓膜振动转化成电子信号,大脑接收到这些信号后,便会对它们进行整理和识别.
所谓视力是指我们的眼睛观看细微物体的能力,通常用视力检查表来检测。方法是受试者站在固定距离处,用单眼来指认表上的记号,以测知其辨视符号的能力。一般正常人的视力为1.0至2.0,而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视力甚至可达3.0.
线通过前方的穹形角膜进入一个可调节的小孔——瞳孔,瞳孔处于环形虹膜的组织中。晶状体聚焦光线,在眼球背后的视网膜上投射一个清晰的影像。视网膜约有1.3亿个光感细胞,当光线投射到视网膜上,它就会产生神经信号,信号沿着视神经送往大脑。视网膜上的影像是倒置的,但大脑可以将它还原过来。
人体有五种感觉器官,可从不同的角度区分周围环境的变化。它们是皮肤、眼睛、耳朵、鼻和舌,分别具有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眼睛是五种感官中最重要的,大脑中大约有一半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读书认字、看图赏画、看人物、欣赏美景等等都要用到眼睛,就像你现在所做的一样。眼睛能辨别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光线,再将这些视觉形象转变成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
我们可以测试一下指尖的感觉。剪下几片或光滑或粗糙的材料,如布、纸、软木、沙纸等,将其分散放到桌面上,然后你闭上眼睛,试着分辨它们的不同质地。这个方法能够证明人指尖的敏感程度,有助于发展人的触觉。盲人就是主要依靠他们的触觉生活的,他们的触觉要比正常人敏感得多.
世界上任何两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区别于他人的不同指纹。当手指接触某一物体表面时,它就会留下皮肤上油渍和汗渍的轻微痕迹,与指纹的形状完全相同。一种特制的粉状物能把指纹清晰地显示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辨别指纹来证实或鉴别某人留下痕迹。指纹主要有三种基本形状,分别是弓型、箕型和斗型.
皮肤里分布着许多种不同的感受器,因此,皮肤能接受许多种不同的刺激而产生冷、热、痛及触觉等感觉,这四种不同的刺激分别由不同的微小感受器接收并传至大脑,但每种感受器的数目不同,分布在全身各部位的密度也不一样,密度愈高的地方,感觉愈敏锐.